发布日期:2024-10-01 06:42浏览次数:
为生态扶贫产业留下良种良法——中国林科院助力国家林草局定点扶贫县脱贫攻坚·独山中国绿色时报4月27日报道(记者宋平通讯员田晓堃彭鹏飞)眼下正是油桐树吐芽花开的时节。站在山顶,望着满山遍野冒着小白花的油桐林,贵州省独山县的“90后”创业小伙杨安仁不仅对今年秋季的油桐挂果充满信心,更是庆幸和感激,自己家的这片油桐林在生病的时候遇到了中国林科院来的一群“好医生”,把濒临枯死的油桐林救活了过来。
独山地处贵州省最南端,属于深度贫困县,是国家林草局4个定点帮扶的国家贫困县之一。独山从2014年贫困发生率的29.2%,到2019年底的1.37%,再到2020年6月力争贫困发生率全部实现清零,这一路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林科院长期活跃在独山的林农专家们的智慧和力量。杨安仁是土生土长的独山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承接了几辈人艰苦创办的油桐事业。
为了改变传统油桐产业在产业原料缺乏、技术落后、产销乏力等方面的困境,他毅然拿出全部积蓄并贷款流转了万亩山林种植油桐。不幸的是,由于缺乏技术支撑,大面积匆忙上马的油桐林尚未投产就染上了致命的枯萎病,成片的油桐从根部开始枯死、倾倒。眼看着全家的希望就快破灭,中国林科院研究员汪阳东带领团队赶赴基地,研究制定了应用新研发的抗病新品系进行分区治理、逐步替换、综合防控的技术方案,挽救了4000余亩枯萎病油桐林,直接挽回经济损失1500余万元,把濒临崩溃的企业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在独山,油桐产业通过林地流转、就近就业、产业链延伸,直接解决当地百姓就业231人,户均年收入增加3万-5万元。
目前,该油桐基地不仅渡过了难关,重建了油桐产业体系,稳定成套的技术还成功辐射到贵州三都、重庆等地,成为了区域内充满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像这样为独山的林业产业发展带去生机和活力的例子还有很多。
独山县紫林山村是国家林草局派驻担任同步小康第一书记的唯一一个定点帮扶村,也是国家扶贫开发深度贫困村。针对水苔种植在当地精准脱贫中的支柱性作用,中国林科院研究员廖声熙和挂职第一书记曲佳、刘正祥等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为水苔的科学种植出谋划策。
中国林科院先后批复3个项目,落实经费105万元,实施水苔的种质资源优选与示范应用、提质增效技术推广和培训、经营管理技术研发和推广,首次实现了水苔的村级自主生产加工,为紫林山村的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109户430人的脱贫增收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林果产业栽培重在良种和良法。
中国林科院通过技术支撑贵州青龙公司在独山推广应用无患子高效栽培技术和果用优良无性系新品种。目前以“无患子+”产业帮扶模式已建设示范基地6万亩,辐射带动农户150多户。相关特色经济植物的精品高效培育项目的实施和技术带动,使得重点产业的良种使用率提升30%,示范林综合效益提高55%。近年来,以中国林科院首席专家为代表的研究团队赴独山开展扶贫专题调研,细化精准对接已累计超过40余人次。
结合独山贫困发生的特点和林业产业基础,专家们提出并构建了“1个专家团队+1个扶贫项目+1个林业技术干部+1个实施主体+1批受益林农”的“5个1”林技扶贫模式,确保独山的扶贫成果先进、技术应用到位、实施主体明确、收益群体稳定。目前,中国林科院累计在独山实施油茶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等科技扶贫项目7个,经费达380万元。在独山县上司、影山等重点乡镇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7个,面积1.5万亩,引进甜柿、油桐等林木良种5个,培育优质苗木25万株,培训林农和林技人员230人次,项目实施直接带动受益林农3500人。
油桐林转危为安的经历让杨安仁终身难忘,中国林科院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他一直记在心里。他说:“贫困山区脱贫致富更需要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理念,中国林科院的专家们救活的不仅是一棵棵油桐树,还有乡亲们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
本文来源:爱游戏AYX官网-www.pnwgreenexp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