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4-10-31 06:42浏览次数:
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蒙古包如云朵般散落,牛羊成群、骏马奔驰……8月下旬,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的“2018两岸记者参访团”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成果。在额尔古纳,参访团走进草原深处,拜访了老牧民杨旭一家。“我家养了1100多只羊,每年出售三四百只,刨去成本,能有20多万元收入。”他笑着说,“现如今政策好,国家给免了税负,还让到公家的草场上放牧。
要不然,我家这点草地哪供得起上千只羊?”开着皮卡车运送草料和在牧场产下的羊羔,骑着摩托车带着狼犬放牧,已成为老杨家的日常。“腾出人手,我还养了200多只‘草原溜达鸡’,跟羊一块儿搁网店上卖,最远能卖到福建广东。”杨旭不无自豪地说,“大城市的人都爱吃咱原生态的农产品。”牧民现代化的生产生活让参访团成员纷纷竖起大拇指。
“先进的放牧技术结合互联网思维,善用惠农政策、看准市场需求,虽然身处草原深处,牧民的想法却很创新。”福建海峡卫视新闻部记者胡静说。
“我赞叹的是,草原上的牧民有政策帮扶过着稳定可期的生活。而台湾农民刚经历‘果贱伤农’的窘境,当局却毫无作为。对比之下,也许我们需要思考借鉴,如何让农民活得踏实。
”台湾资深电视评论员罗友志说。在恩和俄罗斯民族乡,参访团采访了当地依托民族特色开发“家庭游”的情况。
蓝天白云下,向日葵和格桑花簇拥着俄式木屋——木刻楞,秋千架在风里轻轻晃动。此情此景让大家纷纷举起相机、手机拍照留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三四十年间,以山东、河北为主的“闯关东”移民与沙俄在远东地区奉行“边区俄罗斯化”的移民在额尔古纳河畔相遇,继而联姻、繁衍、定居,形成如今的俄罗斯族。
据介绍,恩和生活着1300多名俄罗斯族人,约占这个人口较少民族总数的十分之一。中年汉子刘金财长着深目高鼻的欧洲面孔,却讲一口地道东北话。他经营着一户能同时接待30人的“家庭游”。三角琴、搪瓷茶壶、泛黄的老照片……俄式摆设随处可见。
“我们保留比较完整的俄罗斯文化习俗,这成为大伙儿的主要收入来源。”刘金财说,每当春风吹散了冰雪,就开始有游客到来,草原最美的夏季里更是络绎不绝。据统计,在这座与俄罗斯赤塔州隔河相望的小乡镇,约有110多户“家庭游”,年均纯收入已达到约9万元。
“恩和令我大开眼界,原来边境可以这样优美平和,可以文明交融,可以发展观光让民众致富。”第一次造访内蒙古的台湾“今日新闻”记者陈弘志说,这是自己从来没有想象过的。连日来,参访团还游览了莫日格勒河、黑山头湿地和白桦林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合理有序开发给两岸媒体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台湾中华资深记者协会副秘书长陈苗生随身背着一部单反相机,每到一处都拍个不停。“我要把这里的壮美风光转化成文字和影像呈现给台湾同胞,希望通过我的报道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呼伦贝尔。
”他说。“2018两岸记者参访团”活动为期8天,将持续至29日。
参加此次活动的记者来自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评社、台湾导报等近20家两岸媒体。(记者赵博)。
本文来源:爱游戏AYX官网-www.pnwgreenexpo.com